时间:2022-03-23 点击: 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春节以来基金公司自购超3亿元,“顶流”基金经理也自掏腰包,结构反弹窗口隐现 华尔街见闻 作者: 杜玉 2月7日春节假期后开市以来至3月8日,一个月间有17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累计3.25亿元,最新消息称,永赢基金将自购3000万元下周开始募集的旗下基金。今年基金新发陷入冰点,而基金自购热潮兴起,可能是市场比较接近底部的信号。 今年以来的市场震荡令基民投资热情大幅下降,但引发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积极自购旗下产品,不少“顶流”公募基金经理也自掏腰包,被一些市场人士解读为“抄底信号”显现。 最新消息显示,永赢基金于北京时间3月9日发布公告称,为提振市场信心,于航掌舵的永赢成长远航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将于3月16日开始募集,永赢基金拟于募集期内出资3000万元认购该基金A类份额。自购实施后,公司及员工合计持有于航基金或将达近1亿元。 此前据《证券日报》梳理,今年前两个月,已有28家公募自购旗下43只基金产品累计7.65亿元,同比增长47.12%(1月为5.4亿元、2月为2.25亿元),其中公募自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金额均超3亿元。去年,公募和券商资管曾累计自购58.98亿元,12月份的自购金额就近10亿元。 中国基金报也发现,2月7日春节假期后开市以来至3月8日,一个月间有17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累计3.25亿元。获得自购的多为发起式基金,这类基金往往需要基金公司或者高管认购,成立门槛也低于普通基金,显示出部分基金公司弱市之下的无奈选择。 与此同时,在公募之后,券商资管已经跟进,多家机构近日表态将大额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。例如,华泰资管将运用不超过50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,此前也有财通资管、兴证资管、东证资管等多家机构公告自购,出资在3000万至5000万元不等。 不仅如此,除了公司层面的战略选择,多位顶流基金经理也掀起了自购潮。 例如,斩获去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冠亚军的“股混双料冠军”崔宸龙在3月1日宣布出资150万元自购所管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、前海开源新经济和前海开源新兴产业三只基金。 中欧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葛兰也有自购举动。更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早在1月市场大幅调整阶段就明确表示自购意愿,比如陆彬、葛兰、冯明远等,而且自购规模均在百万元以上。 据Wind数据,公募、券商资管和明星基金经理大手笔自购的背景是,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场基金发行份额合计1072.7亿份,甚至低于2016年和2018年同期新发份额,创2015年以来新低。按成立日计算,今年2月新基金成立规模仅337亿元,创下近3年来单月新低。 不过,上海证券报曾分析称,3月2日又有一只公募基金募集失败,今年已有6只基金未能顺利发行,基金新发市场陷入“冰点”。这与基金“自购热潮”相伴,虽不能代表市场马上见底,但可能是比较接近底部的信号,市场或迎来结构性反弹窗口:
当然,中国基金报也援引业内人士提醒称,虽然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时,市场曾出现过筑底,但也并非每次都是底部。自购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些基金经理对当前估值的认可,但不能直接作为择时指标使用,投资者仍要理性看待这一现象,投资以长期战略配置为主,不盲目跟风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 新浪声明: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:石秀珍 SF183 |